所在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张慧生音乐人-张慧生简介

张慧生音乐人-张慧生简介

发布: 更新时间:2023-02-28 09:26:21

本文目录一览:

  • 1、歌曲《九月》与其悲伤的故事
  • 2、什么歌曲你曾经单曲循环?
  • 3、从歌曲《九月》谈起

歌曲《九月》与其悲伤的故事

偶尔从《好声音》节目中听到这首旋律优美、歌词感人的歌。但浏览一下网上评论,却发现这首歌的背后有一个悲伤的故事。词作者,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选择卧轨结束自己才华横溢的生命;曲作者张慧生,几乎用同样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马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海子

海子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北大毕业后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一首好歌,不能没有好的歌词。《九月》是海子写于1986年的一首诗,但要读懂这首诗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它充满了神秘色彩和神性光采。

后来,一位不知名的青年音乐人张慧生为海子《九月》这首诗谱了曲。由海子的诗改编成的歌应该不少,但能唱出诗中那种感觉也许只有这首《九月》,也许是张慧生读懂了这首诗,读懂了海子,以至随海子脚步而去?

《九月》这首歌有不同版本。盲人歌手周云蓬首先把《九月》这首歌传唱出来,悲苍、空灵、悠远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听众。我喜欢杨山唱的版本,悲伤却不失坚强。但音乐的伟大在于,同样一首曲子,每一次听来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情感,或者说不同的人欣赏一个音乐作品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愿听者从《九月》这首歌中,得到的是敬畏自然、珍惜生命、坚强向上的启迪!

()

什么歌曲你曾经单曲循环?

有很多好听的歌都曾经“单曲循环”过。要说次数最多,可能是周云蓬的这首《九月》了,单曲循环过无数次。

这首歌是我在网易云音乐上偶然听到的,周云蓬的歌声深情、宁静,苍凉、辽远,有如一道闪电划过草原的天空,直击心灵。

一、词作者海子

这首歌的歌词是海子写于1986年的一首诗《九月》,是海子的代表作之一。全诗表现出一种浪漫、悲怆的基调,神秘、空旷的意境。死亡的众神、比远方更远的远方被认为是人与神、死亡之间的对话,更有人认为这首诗与海子的一生高度契合。1989年,海子卧轨自杀了。

二、曲作者张慧生

这首歌的曲作者是张慧生,没有多少人熟悉他,一个出生于北京,喜欢喝酒、写诗、弹吉他的文青。他为这首《九月》谱了曲,无数次深情的吟唱。海子的诗被谱曲改编的有很多,张慧生谱的这首《九月》,意境最为唯美,也许是他深深的读懂了海子,读懂了诗人的苍凉。2001年,张慧生上吊自杀了。

三、演唱者周云蓬

周云蓬九岁失明,但他不以盲人自卑,拥有完全健康的心理。他的诗歌在主流媒体获过大奖,在韩寒的杂志《独唱团》上,他的《绿皮火车》被放在重要位置。

张慧生留下的曲子,周云蓬进行改编后,有了如今这首广为流传的《九月》。

一首《九月》,三段“传奇”!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我的泪水全无

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亡我祁连山 使我牛羊不繁息

失我胭脂山 令我妇女无颜色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在草原

映照千年的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我的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从歌曲《九月》谈起

(一)作词者:海子

有关海子的文章太多了,对于他大家想必是不陌生的,从大时代背景来说,他活着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活着,他死了代表着诗家不幸的年代开始了。

嗯,这些大的东西我不谈,我喜欢的是他诗歌里所体现的纯粹和深入骨髓的孤独。而这首《九月》,我认为是体现他孤独最完美的。

想理解这首诗,先要进入到里面的氛围中去。

请听我的场景。

寒风刺骨,凛冽的吹向身体每个角落,这里是一个安宁的村庄,他们每一个人都在老老实实的做着自己本分内的事,种田使他们快乐,养花使他们快乐,每个清晨起来的第一束阳光都使他们快乐,我看着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忍不住问了一下自己:“海子,什么事情可以使你快乐?”这随便的一句问话我已经无处招架,对啊,什么事情可以使我快乐,我不知道,让我想?怎么想?

理想主义者看不到远方,所能看到的只有远方镜花水月的倒影,风从四面八方刮来,它是那样无情呵,我衣着单薄,已不想为自己增添新衣,我呆呆的走到草原里,闭紧了眼睛。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怎么办?把远方的风归还草原。

我已没了继续诉说的勇气,只有重复着手中的马头琴,哀悼,木头,马尾,木头,马尾,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场景描述结束。

我只是简单的把我感受得到的氛围描述出来,那个时候的海子是孤独的,他不知该用谁的思想来引领自己走出困境,他不知道现在的自己应该如何去做眼下的事情,他想过自己的身体里有乐观的海子,但是这个乐观的海子被困在身体里,无法出来,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有人说海子最后留下来的东西都是混乱的,包括对于他为什么死的问题都有种种不同的答案,还有许多人把他划分在各个流派来进行研究,我尊重他们的看法,这些都是理解海子诗歌的一个途径,但对我来说,最喜欢的还是诗歌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强烈情感,这超过了所有所谓的哲学分析带给我的震撼。

(二)作曲者:张慧生

说身份,他并不尊贵,只是一个吉他老师,终其一生被人记住的也是寥寥的事迹,但是只因为《九月》这一首歌的谱曲,我认识了这个人。

有的人总是惺惺相惜的,张慧生是北京人,自己一个人在北京的四合院里隐居,靠着教授吉他赚来的钱喝喝小酒,过过小日子。

说起来,在外人的眼中这是一个豪放的汉子,他会武功,还曾和好友来过一天一夜的武术决斗,他乐于助人,曾经许多北漂的音乐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

可这个豪放的汉子却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混乐队,又受不了那里天天的安排,纵然弹的一首好琴,却自愿隐藏才华,过着自己一个人的小日子。

而他,喜欢海子。

初听九月的旋律,像极了草原上的调子,悠长而又纯粹,像是记忆中牧童清亮的长笛回响在草原之上,而整体的感觉又是幽怨的,似夜晚一束淡淡的明月光。

在网站上可以找到张慧生唱这首曲子的样子,他是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录的,周围的人都不到在干什么,他一个人的神情却是专注的,陶醉在旋律之中。

(三)广泛流传版本:周云蓬

而最后把这首《九月》唱红的,却是盲人乐手周云蓬,这家伙,是个很有才的人,一个单凭歌声就能收获一个女大学生爱慕的人。

周云蓬是受古典文化很深的人,因为视觉方面的障碍,他更多的关注于身边那些被人忽略的声音,他写出来的诗,也多多少少的有了些声音。

这样一个敏感的汉子,能够在当时无法找到九月乐谱的情况下凭借记忆和声音拼凑出来这首歌,也就不足为奇了。

周云蓬的九月,比起张慧生演奏版本来说,更多了些豪放,又因为这首歌曾经在诗歌歌唱大赛上表演过,很快就成为文艺青年的最爱。

三个人,跨越时间,通过一首歌联系在了一起,因为理解而倍加尊贵,这首理想主义的悲歌:《九月》,我推荐给大家。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