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蒙牛香港发布会事件-蒙牛供香港

蒙牛香港发布会事件-蒙牛供香港

发布: 更新时间:2023-03-01 11:42:33

本文目录一览:

  • 1、蒙牛喝死人了吗?
  • 2、是蒙牛谁说的买向香港的奶比内地的好,质量有保证。
  • 3、伊利蒙牛为什么停售
  • 4、奶牛门事件发生后蒙牛在面对香港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
  • 5、蒙牛“毒牛奶”事件,评价蒙牛在本次事件中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谢谢。
  • 6、蒙牛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采取的补救措施都有哪些?其中包括去探望受害者吗?越具体越好。谢谢!

蒙牛喝死人了吗?

18日,榆林市251名学生喝完蒙牛纯牛奶后集体中毒。23日,蒙牛相关负责人表示,检验结果出来前不能下结论为“中毒”,早晨空腹喝牛奶等原因可导致腹泻。 这么不负责任的回应,理所当然的激起了民愤。网友将2008年9月19日晚深圳卫视的《直播港澳台》的截图都翻了出来,当时,蒙牛在面对香港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是这样说的:“我们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大陆)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 今晚李承鹏微博:面对香港受众质疑,蒙牛新闻发言人保证产品在港质量很好,与出口国外的一样好,不会像内地那样。面对蒙牛这种挑衅,我说保证以后不准家人购买蒙牛,劝认识的朋友不用蒙牛拉动内需。现在一些无甚毒的帖子压得很快,有剧毒的奶却大行其道。你蒙谁,蒙天蒙地,不如蒙牛。请转发。 @李承鹏 :求此帖请不要隐,不要删,因你我都是喝奶长大的,不是喝人血长大的,望转发一万条,直至蒙牛道歉。 前儿卫生部称一流食品出口二流内销为伪命题( ) 。 记得前年本坛一个网友回帖就一句话:“国货当自强”!蒙牛、三鹿、双汇等等企业如此丧尽天良,毁掉的不只是自身企业,也会毁掉普通百姓支持国货的热情和民族企业的信誉。 早晨空腹喝牛奶等原因会导致腹泻,这是可能的,我就遭遇过。但251名学生喝完同一品牌的蒙牛纯牛奶后集体中毒就不应该如此草率结论,而是应该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不令人信服大家只好从外围找证据加以分析、佐证,原来如此: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大陆)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 发这样的帖子很矛盾,很希望我们国产产品能争气,这样发牢骚会伤害到民族品牌。中国发展到今天,我们总不能在告别了洋油、洋火、洋布、洋枪再来一个轮回,且加上洋奶、洋酒……什么的吧?如双汇、蒙牛、三鹿……这般胡搞下去,我们不能赌命爱国货吧。发个牢骚也许会伤到某个产品,草民尚有惴惴之心,大老板们能在有可能伤及人命的时候略一沉吟吗?.

是蒙牛谁说的买向香港的奶比内地的好,质量有保证。

我是驻深港员,98年经教练介绍,从不喝牛奶的我也喝了,还常向香港朋友推荐.直至毒奶事件曝光也不担心,直至2008年9月19日晚在深圳卫视的《直播港澳台》新闻节目播出,蒙牛代表(一条肥佬)在面对香港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我们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大陆)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第二天我听香港商业电台,原来呢一条肥佬系蒙牛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姚同山,他说,供港蒙牛产品都来自大型供货商,出现问题可能性比大陆低。 又说,在大陆出现问题的蒙牛产品来自极少数供货商,包括小型奶站和奶农,也未确认何方要负主要责任直至,但目前还没有人因饮用蒙牛产品健康受损,而提出索偿.听完这新闻,我不再喝蒙牛了,唔系怕有毒,系觉得蒙牛心太黑了,太没有良心了.

伊利蒙牛为什么停售

倘若“蒙牛伊利遭停售”的谣言真是微博恶性营销所致,那么散布谣言的单位或个人逃脱不了法律责任。另外,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考虑,“泼脏水不如做质量”,与其把精力放在恶意竞争上,不如踏踏实实的做好产品的质量。

昨日,一则关于“香港两大超市集团百佳和惠康停售蒙牛和伊利,两大国产奶在香港市场难觅踪影”的消息被疯转。对此,蒙牛方面表示,停售消息实为误传,蒙牛目前在香港正常销售,不存在下架的说法。伊利方面也回应称,伊利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就已经决定退出包括香港在内的海外市场,所以在香港市面上自然也就看不见伊利的踪影。

按照常理,一说到停售,人们自然的想到是突发的质量问题,尤其在中国奶制品行业信任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这则关于“蒙牛伊利停售”的消息在内地引起了较大的轰动。而据了解,蒙牛伊利并未在香港出现突发安全事故。

诚然,“三聚氰胺”以后,国产奶制品在国内外乳品行业中的名声并不好,“早产奶”、“致癌门”等一些列质量问题也不断加深国内奶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而根据香港当地人的消费习惯,他们更信赖港产和进口牛奶,部分甚至表示从来没买过蒙牛和伊利的奶制品。因此,香港本地对于超市停售蒙牛伊利的消息并不敏感,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影响,远远小于其在内地引发的波澜。这个波澜尤其表现在蒙牛伊利的股价上,给这两家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据了解,伊利股份早盘一度大跌约6%,而蒙牛股份也呈下跌之势。

如果事实真如伊利蒙牛两个厂家所述,“蒙牛伊利停售”是网络的误传。那么,这则消息是怎么被误传出来呢,又是谁将这盆脏水泼在了蒙牛和伊利头上?在蒙牛利益出面辟谣都难挡其股价下跌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并不排除有行业内恶意竞争之嫌。

关于行业内恶意竞争,这在奶制品行业也并非孤例。这次事件的主角蒙牛和伊利之间,就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2003年,蒙牛公司一名项目经理雇佣公关公司发帖攻击包括伊利、圣元在内的业内其他公司,当时还引发官司。后来蒙牛爆出伊利集团曾花费超过590万元,雇佣公关公司对蒙牛进行新闻攻击。之后,蒙牛还在网络上被“踢爆”是策划“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的幕后黑手……等等,这些关于行业恶意竞争的事件,在业内引起了较大的风波。从法律的层面来讲,类似上述事件的恶意竞争,是一种违法行为。而倘若眼下这个关于蒙牛伊利停售的谣言真是微博恶性营销所致,那么,散布“蒙牛伊利停售”谣言的单位或个人也逃脱不了法律责任。

而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考虑,“泼脏水不如做质量”,与其把精力放在恶意竞争上,不如踏踏实实的做好产品的质量。在中国奶业信任危机日益严峻,与国际品牌竞争优势逐渐减少的形势下,所有的奶制品企业更应该全力以赴的做出远超中国新国标的产品,也唯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更快的与国际接轨,在与进口奶制品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通过这些行业间的恶意竞争事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当下微博营销盛行的网络环境中,古老的商战已经演化成了一种网络新形态。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正从面对面的口水战、拳脚相向,进一步走向网络暴力攻击。尤其是在目前商业道德无法靠自觉来维护,以及网络监管不力的情况下,这种新形态,或许也是很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多数的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种扭曲的新商业竞争格局。

奶牛门事件发生后蒙牛在面对香港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

严重同意回答者: SZSTLX 说的,大陆这个词真得很别扭,照这么说,海南岛是个岛屿,那我们应该称作什么呢。大陆这个词据我所知都是台湾 香港那边的人发明的,而他们又是根据日文“大陆”同音译过来的,是指离开自己国家后,在另一个地方称自己国家为“大陆”,他们回国叫 回大陆,可想而知……

蒙牛“毒牛奶”事件,评价蒙牛在本次事件中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谢谢。

相对来说,蒙牛是个好企业,牛根生是个好老总。它的不足之处是对奶源把关不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但这与中国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不应苛求;可取之处是事件发生后公司立即道歉,并且态度真诚,改正措施得力。我对蒙牛有信心。

蒙牛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采取的补救措施都有哪些?其中包括去探望受害者吗?越具体越好。谢谢!

危机公关守则1:“在黑天鹅出现之前,别说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让我们一起再回顾一个老掉牙的故事。

1688年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因为从来没有一个欧洲人没有见过一只黑天鹅,“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就成了一个没有人怀疑或是自欺欺人的事实。可是,数年之后,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从此所有声称“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人都被视无知之徒或不诚实表现的人。

在三鹿三聚氰胺危机处于肆虐高潮之时,无数奶业企业一方面提心吊胆,另一方面都声称自己的产品是经过严格检测的、一切都遵守法律规定进行生产的,每家企业都用各自的方式力证自己是一只白天鹅——以表明自己与三鹿这只黑天鹅是不同的。

蒙牛同样通过告消费者声明、广告等多种宣传方式,向消费者信誓旦旦地表明蒙牛牛奶绝不含三聚氰胺——只可惜国家质监总局的不断深入调查击溃了蒙牛一直保持白天鹅形象的梦想,蒙牛牛奶同样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

在三聚氰胺危机爆发之后,蒙牛接下的处理很是得体:快速停售、回收产品、开通消费者热线、启动赔偿程序、老牛甚至是电视机面前潸然泪下自责不已,可惜的舆论怒火并未就此消停。

在此次三聚氰胺危机中,受抨击最多的企业除三鹿,恐怕就轮到了蒙牛,甚至有人直接责骂牛根生就是蒙牛的三聚氰胺。

蒙牛既不是此次三聚氰胺事件的源头,也没有在此次危机反应缓慢,在危机爆发后也没有推诿责任,但为何舆论的怒火却揪着蒙牛不放?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危机中公众特殊的心理机制使然:在行业危机之为肆虐时,主动澄清自己与危机之源完全绝缘具有极大的风险,在抬高公众对企业的正面期望感之时,一点点的危机爆发会使公众对企业感到双倍失望——巨大的心理落差将使公众的舆论超越对事件理性的判断,而上升到质疑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令到危机面扩大且深化。

在黑天鹅出现之前,别说所有天鹅都是白的。危机完全消失之前,不要说自己完全与危机无关。

危机公关守则2:事实总是脆弱的

在OMP事件发生之后,蒙牛迅速就特仑苏OMP安全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蒙牛总裁杨文俊表示,国家卫生部会同六部门已经明确表示特仑苏牛奶是安全的,因此对消费者的健康不存在一点损伤,蒙牛暂时不会启动对消费者的赔偿程序。消费者如对蒙牛产品有疑虑,可以进行退货。

从技术层面而言,特仑苏OMP的确不存在安全问题。卫生部的专家的也认为饮用添加OMP的牛奶不会产生健康危害。

但是,被澄清了的危机事实并没有化解媒体的批评与公众的怒气。而这些批评的焦点集中于几方面:

1、在过往广告宣传中,蒙牛有夸大特仑苏OMP的功效之嫌。

2、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企业在食品中加入任何一种新的添加剂都须报批卫生部等多个部门组成的食品添加剂标准编制委员会,即使作为新资源物质添加也须报批卫生部相关部门批准。虽然特仑苏OMP是安全的,但却违背了报批原则。

3、在三聚氰胺事件硝烟未散之时,蒙牛为何再次陷入产品质量危机之中?虽然事实表明可能是场虚惊,但也曝露蒙牛在产品生产、审批、宣传方面存在某些问题。

对于种种疑惑与批评,蒙牛回应的惟一准线就是OMP是安全的,蒙牛特仑苏是值得信任的。在眼下OMP的舆论危机之中,蒙牛表面是与公众在对话,其实却是在对抗——双方诉求重点已经不在同一层面之上。无数过往的危机事件告诉我们,事实总是脆弱的,当危机来袭并且不断深化时,公众对于企业的期望已不仅仅企业抹清事实之镜,而希望从更高的价值层面获得企业的反馈。

事实与价值是构成世界本体的二极。英国哲学家休谟以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为基础提出了事实知识与价值知识的区别。他认为事实知识可求之于检验、鉴定,可用于描述某种既定的事件;而价值知识却复杂得多,其起之于情,诉之于心,但比事实知识更容易打动人心。

在危机之中,关于事件起因、发展、后果等数据、证据的呈现属于事实之维,而对事件的反思、道歉、沟通、承诺等则属于价值之维。重大的危机事件中,公众对企业的期望值往往是先求事实之澄清,但很快就过渡到对价值回应的需求之上——所以,重大危机爆发之后,如果企业只一味执着自己是对或错、是或不是、有或无这个层面的事实之维,是无法从根本上消失公众的怒气的。心与心的沟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真诚承诺与行动,才是化解危机的有效之道。

危机公关守则3:良医治未病才是最好的危机管理之道

还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危机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种常态,而不是意外——危机种子潜伏在企业运营价值链的方方面面,谁也无法预料危机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爆发。而聪明的企业却知道,最好危机管理的策略就如扁鹊的治病方式一样,诊出隐患之根,化于之萌芽之中,良医治未病比巧手化重疾更重要。

快速成长的蒙牛,在大肆拓展市场、四处收购企业之中,必然也积下一些难以短时间化解的顽疾,如工厂产能的跟不上、产品生产监控的薄弱、人员管理的难度加大、市场竞争的恶意对抗等,这些顽疾如果没有有效化解或一一加以重视,在某种外因的诱使下,就可能演变成企业一场重大的危机。三聚氰胺危机的爆发,谁能说蒙牛发生原因不是与三鹿一样呢? 在巨大利益面前,道德总是显得脆弱的,但是行业领导者却在此时更应显出与众不同对抗诱惑的坚定——回顾那些卓越企业,哪一家企业不是在放弃诱惑的同时将潜伏的危机拒之门外?

承认自己的不足,警示危机就在环伺,以战战兢兢之心态告诫自己生于忧虑死于安乐,这或许是一场又一场惨烈的危机给蒙牛以及其他企业最好的教训......以后先在里面找找,没在问.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