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我国著名眼科专家夏德昭在沈阳逝世,他在医学界是个怎样的人物?
- 2、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有谁?
- 3、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他生前有哪些成就?
- 4、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生前有过哪些壮举?
- 5、健康驿站专家组国医泰斗是谁
- 6、“南宋医学泰斗”周守忠养生秘诀:5句真言,益寿延年
我国著名眼科专家夏德昭在沈阳逝世,他在医学界是个怎样的人物?
夏德昭,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著名专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主编,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是我国眼科界老一代的著名眼科专家。最早在我国开展了角膜移植手术,具有丰富的眼科临床经验。尤其是对视神经疾病、病毒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具有较深造诣,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夏德昭1918年1月15日出生在辽宁省昌图县夏家村,1941年毕业于原满洲医科大学专门部,开始行医执教生涯。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夏德昭留在中国医科大学工作。
1957年,夏德昭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是农工党辽宁省委首届主委和沈阳市委首届主委,担任过农工党中央常委,为农工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中国医科大学官网介绍,夏德昭毕生矢志不渝地追求眼科学事业,在角膜移植、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和视神经疾病领域造诣颇深,培养了国内外眼科界的多位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百岁高龄仍工作在眼科临床第一线。
我国核物理学家赵忠尧晚年说:“一个人能做出多少事情,很大程度上是时代所决定的。”而我想说的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乃至一种精神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时代所决定的。
而辛丑牛年四月初九至四月十一,一连三天,四位泰斗级伟人的离世,何尝不是如此?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也是一个时代的实践者,我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太多属于那个时代的岁月痕迹,他们也始终秉持初心,为这华夏大地做出自己的贡献,与其说是我们记住他们,还不如说是时代记住了他们,而随着他们的离去,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离去。
可时代的离去,并不代表着时代结束,新的时代依旧在前行,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创造者、经历者。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又应该怎么做?我们又能做到何种程度?
我们是否应该深思,随着老一辈的伟人离去,时代的变迁,我们究竟应该做出何种抉择?
我们应该砥砺前行,推动着属于中国的时代继续前进,唯有如此,才是对一个时代,一代伟人最好的缅怀。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有谁?
获得“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荣誉的有:
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罗阳;
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
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
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
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陈家顺;
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
丈夫背着妻子,坚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医的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
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献给他人的十二岁女孩何玥;
备受思乡之苦,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台湾老兵高秉涵;
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高淑珍。
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公安部湄公河“105案”专案组表达了特别致敬。
详见
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他生前有哪些成就?
夏德昭教授是中国眼科学界德高望重的眼科专家,他毕生钻研眼科学事业,是我国东北地区眼科学的奠基人。1945年他就拿到了博士学位,1949年之前他主要从事沙眼和角膜疾病的防治研究,建国后他主要研究角膜移植领域,在该领域属于全国领先水平,从80年代开始他又投身于视神经萎缩这一公认难点问题,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而且还牵头成立了中国最权威的眼科杂志,促进了国内眼学科的发展。今天就跟大家介绍一下夏德昭教授的成就。
一、开拓了我国角膜移植治疗研究的新局面。
建国初期时,我国广大群众中有非常多的角膜外伤病人,为了解决病患痛苦,夏德昭教授开始努力钻研新型的角膜移植方法,成功创新了许多新的有效方法,很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发表了相关论文十几篇,当时虽然有其他医院也开展了类似的手术,但无论是从治疗数量、种类、术后恢复效果等方面都逊色于夏老。
二、不断攻克新领域,在视神经疾病方面取得突破进展。
视神经疾病以前被称为“不治之症”,全球都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1981年时,夏德昭教授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担任眼科主任。夏老当时已经60多岁了,但他依然决定朝这个领域进军。经过不懈的探索,在此后的十年内在视神经萎缩治疗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视神经疾病的综合疗效也有了显著提高。
三、提携后辈,促进我国眼科学整体水平。
1983年,夏老牵头联合其他几位前辈共同出资创办了《实用眼科杂志》,用以提升广大临床眼科医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该杂志由于影响力非常大,1995年被卫生部更名为《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目前是国内眼科学领域内的顶级专业期刊杂志。
夏老一辈子致力于眼科学,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眼科专家前辈,值得我们后来人永远铭记!
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生前有过哪些壮举?
据相关消息透露,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对于这样的消息,我们是非常难受的,夏老生前的贡献是卓越的。其中最伟大的壮举应该是创造了中国角膜移植技术。所以,它的离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虽然我们很难受,但是事实已经发生,我们也无法改变,我们只能坦然接受。夏老,享年104岁,这个年龄,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年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如此长寿,可能就有网友表示,如何才能长寿呢?其实长寿没有什么秘诀,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己个人。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长寿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首先是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活习惯,其实与我们的身体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要想我们长寿,那么自然就需要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根本就在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习惯,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使得我们拥有更长久的寿命。
其次适当的锻炼,身体素质好,自然抵抗力就也越强,这样我们也能够抵抗更多的疾病,使得我们保持健康,所以我们如果条件容许的话,我们可以适当的锻炼,这样才可以使得我们拥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拥有长的寿命。
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自己所能决定的,所以能不能长寿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并且给予关注,这样才能真正使得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并且使得我们长命百岁,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诱惑力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加油啊。
健康驿站专家组国医泰斗是谁
健康驿站专家组国医泰斗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卫生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学会副主席、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席、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副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药科学院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部中药资源与开发中心主任委员等职务的著名中医药专家、中医药学家、中医药教育家、中医药科学研究家、中医药管理专家、中医药文化传承者等。
“南宋医学泰斗”周守忠养生秘诀:5句真言,益寿延年
1
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杭州出了一位 养生 专家,叫周守忠,他勤学好问,博览群书,是当时医学界的集大成者。
通过 探索 、研究、总结,把200多个医学人物的思想精髓、专业瑰宝,汇编成册,撰成《历代名医蒙求》,成为我国古代医史重要资料。
他本人也是学而不厌,笔耕不辍,声誉颇高,是当时医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周守忠先生著有《类纂诸家 养生 至宝》、《 养生 月览》、《 养生 杂纂》、《 养生 延寿书》等作品。
其中,周守忠提出的“五知” 养生 理论,最为著名,对于后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
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使它们合理疏导、恰当宣泄、积极升华。不要让自己的“七情六欲”泛滥成灾,不可收拾。
拿破仑说,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更有力量。
萧伯纳说,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自我情绪的控制极其重要,忘记“冲动是魔鬼”的警句,常常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做一些肠子都悔青的事情。
历代医学家都有一个共识,人不要大悲大喜。
过度宣泄情绪,容易造成飞来横祸,是 健康 长寿的大忌,哀大心死,乐极生悲。
《黄帝内经》上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情绪过度,就会对自己造成极大的伤害。
有没有好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呢?
答案是肯定的。
《退庵随笔》里说,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大喜,人就会心神激荡,稍加抑制就能安定下来;大怒,人就会急火攻心,稍加忍耐就能心理平衡。
面对情绪的波澜起伏,要学会自我克制,自我调剂,这对于我们的 健康 ,意义重大。
所谓“一念为佛,一念成魔”、“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就是这个意思。
2
周守忠真言一:
“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
简单地说,就是明白了过喜过怒对于身心的戕害,所以我们要培养豁达大度,心宽似海。
遇事不钻牛角尖,不攀比不羡慕,不嫉妒不计较,不自鸣得意,不目空一切,自然会气定神闲,精力沛然。
《淮南子》里有语: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心神的调养,在我国历代 养生 秘籍当中,地位都首屈一指。
宁静修心,清静养神,安静养志,定静养德。心神安静,精气丰盈,身体就会 健康 ;
心神躁动,精气耗损,身体就容衰老。
窃以为,自我的修炼,首当其冲;生活的历练,不可或缺。有了经历,有了学历,升级了认知系统,一切才会焕然一新。
当一个人思想开阔,境界高深,就不会为一点小事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当一个人见识远大,精神卓越,就不会为一点困局惴惴不安,如坐针毡。
3
周守忠真言二:
“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
我们看《红楼梦》,林黛玉心思太重,敏感多情,稍有不如意便会泪水涟涟、苦不堪言。最终积郁成疾,英年早逝。
刘姥姥呢,大大咧咧。该吃吃,该喝喝遇事不往心里搁,最后成了“第一寿星”。
周守忠认为,一个人思虑过度,就会涣散神志,对 健康 极为不利,怎么办呢?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凡事不要想太多”。
空想,往往都是自寻烦恼,杞人忧天;
忘我,才能投入当下生活,自得其乐。
李丽芬在歌曲《爱江山更爱美人》里唱到:
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俗话说,没心没肺,活的不累;想得太多,自我折磨。
我们最该做的,就是让自己的人生“有趣”、“好玩”;充实、新鲜。
4
周守忠真言三:
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
周守忠认为,话说得太多,就会损伤阳气,不利于 健康 长寿。
很多时候,话痨不值钱,沉默才是金。
海明威说,上天用两年时间教会我们说话,却用一生教会我们闭嘴。
过去有过这样一个段子:
有个小孩问爸爸,为什么我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却只有一个嘴巴?
爸爸说,那是让你多看多听,少说废话。
费斯诺定理告诉我们,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很多时候,闭上眼睛用心聆听,真假立现,一目了然。
与其废话连篇,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未来可期,梦想不远。
5
周守忠真言四:
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
周守忠认为,大悲大喜,损毁身体;合理抑制,才是真理。
《龚廷贤寿世保元》里记载: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人,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小”,才能感知世界的“大”。通晓了因果循环,自然大道,烦恼就会雾散云消。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运行规律,这就是大道自然。尽人事知天命,这就是顺其自然。
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没必要耿耿于怀,内心宁静空灵,自有明月清风。
诗人陆游在81岁时写过一首诗,名字叫《梦游沈氏园亭》,原文是: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桃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鏁壁间尘。
字字血,声声泪,满满的回忆,回忆里都是青梅竹马的原配夫人唐婉。
有人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这两点陆游都具备了,为什么却能活到鲐背之年呢?
原因很简单,情志得到抒发,得到升华。
中医 养生 讲究“说破无毒”,精髓就在这里。
6
周守忠真言五:
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以前读书,总觉得古人浪漫,一个情字写一生,一个爱字存一世。
你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人为什么会痛苦,答案永远都是“求而不得”。
想要不痛苦,那就要尽量不去“多情”,忍住不让自己的 情感 生根发芽。
苏东坡说,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内心的安宁,外界的美好的降临就会轻而易举, 情感 的和顺,做人做事都会无比顺遂。如此一来,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约翰·米尔顿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烦恼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美丽人生从这里开始。
原创文章,作者:三酷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ankumao.com/2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