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西夏文是契丹人的文字

西夏文是契丹人的文字

发布: 更新时间:2023-03-21 03:13:31

本文目录一览:

  • 1、古代的文字有哪几种
  • 2、《梦华录》热播,剧中出现的契丹文和西夏文分别是什么意思?
  • 3、元朝,西夏,金,辽,哪些创造了本族文字?

古代的文字有哪几种

一、契丹文

契丹文是契丹族建立辽国的时候创立的文字,也是官方文字,当然契丹文是参照汉字创立的文字。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契丹国建立于公元907年,后来他们创立了两种字体,分别为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

只可惜金灭了辽之后,契丹文也被废弃使用,从此没有人再继续延用,契丹文大概使用了两三百年左右。

二、女真文

女真文是金代女真族创造的文字,创造于十二世纪。金朝建立不久之后女真文就出现了,女真文跟汉字都被当作官方文字使用。之后蒙古人把金人打败,一些存活下来的女真人继续使用女真文,但是后来被满文替代。

三、突厥文

突厥文是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使用的拼音文字,最早出现在7世纪到10世纪。六世纪中的时候,突厥人到蒙古高原生活,并且创立了自己的文字,也就是突厥文。突厥文跟粟特文非常的相似,在中国的史籍中也有记载。

四、八思巴蒙文

八思巴蒙文是元朝时期,由忽必烈的国师创造的蒙古文字,因为创造者叫八思巴,所以也称为八思巴蒙古文字。

创造八思巴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将蒙古人推向了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也使蒙古人的文明不断的进步跟发展,只可惜蒙元帝国消亡之后,八思巴蒙文也成了废弃文字,再也没有人再继续用它们。

五、佉卢文

佉卢文又叫佉楼书,佉卢文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后来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并且在公元四世纪的时候,随着朝代的灭亡,佉卢文也消失了。后来也没有人认识这种文字,也没有人继续使用它,让我们觉得非常的可惜。

六、粟特文

粟特文是中国西北部的商业用文字,后来粟特人被突厥人统治,到了八世纪的时候阿拉伯人又控制了粟特人。所以随着时间的发展,栗特古国消失之后,粟特文也消失了。

七、吐火罗文

吐火罗文是在中国新疆发现的,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吐火罗文有东西两种方言,分别称为焉耆语和龟兹语。从中也能够看出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厉害的,连文字也会分成两种方言。

八、西夏文

西夏文又叫做河西字,唐古特文,是西夏党项族的一种文字,盛行了大约有两个世纪。只可惜现在西夏人的语言已经失传,但是跟现在的姜语有一定关系。

九、于阗文

根据文献记载,于阗文是阗地区的塞人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一种拼音文字。近代的考古发掘中,在新疆和田地区发现了这种文字的记载,而新疆和田在古时候就叫于阗。

《梦华录》热播,剧中出现的契丹文和西夏文分别是什么意思?

《梦华录》热播,剧中出现的契丹文和西夏文分别是一种古老的文字。

一、契丹文

契丹是中国北部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起源东胡。自北魏起,契丹人便活跃于辽河上游,隋唐时归顺于统治着漠北大草原的突厥人。唐朝后期,耶律阿保机逐步将契丹诸部统一,并于907年登基为大汗,并建立了契丹。

契丹文其实是属于汉字的派生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享有官方文字地位。契丹文有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的区别,大字和小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成分,小字的表音成分比大字多。

契丹文颁布后就在辽国境内推行开来。因为契丹汉族人都说汉文,所以契丹文仅限于契丹人使用。此外,契丹的高层统治者,大多精通汉文,且崇尚汉文,所以契丹文的使用范围十分有限。虽然契丹语是辽代的官方语言,但其普及程度却远远不及汉字,因此必须对契丹大字进行改造。

契丹小字是耶律迭剌发明的,契丹小字是用拼音字母写成的,用起来比较方便。契丹小字“少而应贯”,即原字虽然不多,但可以在契丹语中穿插。

二、西夏文

西夏文是由西夏第一任国君李元昊在位时期与野利仁荣,花三年时间根据汉字创制的文字,西夏文共五千余字,大多是左右结构。西夏曾经统治过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内蒙古以南地区,大约统治的时间有两百年的历史。

元明时期,西夏文字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西夏文字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现象,在西夏王朝覆灭后,逐渐从世人视野中消失。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西夏文字逐渐消失,人们对它的了解也越来越少。直至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西夏文字才在文人们的寻访、著述中得到了重视。

元朝,西夏,金,辽,哪些创造了本族文字?

元朝创造了八思巴文,元朝皇家贵族使用。

据说当年成吉思汗非常想拥有自己的文字,但终其一生不能实现,最后是忽必烈完成的这项工作。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世称“八思巴蒙古新字”,它的创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蒙古人社会的文明进程。

八思巴文是音阶文字,单个字没有实际含义,需要根据语音组合起来读,由于使用范围小有人虽然能读出所有的字母,但不能了解其真实的含义,能够理解八思巴文的人,必然是蒙古的高级统治者,所以它最大的用处就在于传达密令。

西夏景宗李元昊正式称帝前的公元1036年(大庆元年),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又称为蕃书或蕃文。

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有学者也写作西夏文字,是记录西夏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属表意体系,是西夏仿汉字创制的。汇编字书12卷,被西夏定为“国书”。西夏人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字书写。为方便人们学习西夏文字,西夏还编写了字典。1227年西夏亡于蒙古帝国,西夏文字也随之逐渐湮灭。

辽朝(916~1125年)建立不久, 即创造了契丹文,契丹文是辽代契丹人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属于汉字的派生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有官方文字地位。契丹文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文字。 前者创制于辽太祖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后者相传为太祖弟耶律迭剌所创制,制字年代略晚于大字。主要用于碑刻、墓志、符牌,著诸部乡里之名以及写诗译书等项。金朝灭辽后,契丹文继续使用。女直文(宋、辽时期女真又作“女直”)的创制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契丹文的创制方式。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诏罢契丹字”。从创制到废止,契丹文前后共使用二三百年,随着哈剌契丹(亦称黑契丹)建立的西辽(1124~1211)灭亡,最终成为死文字。

金国创制女真字,女真文的主要目的是宣示民族国家的形象,故而在女真字制成后主要用于官方文件的书写,直到金朝中后期的12世纪后半期才开始使用这两套文字将汉文典籍女真化。在1234年金国被蒙古灭亡之后,此文字仍然继续使用于今中国东北女真各部。

女真人初无文字,受契丹政权节制初期亦鲜通契丹语文。大致从阿骨打祖辈颇剌淑(金肃宗)起始习契丹语;阿骨打本人已擅契丹语,在其破辽获俘后始识契丹文及汉文,遂令子弟主习契丹文。金立国后的内外公文交往几乎全用契丹文,这与金人女真语毕竟颇有距离,阿骨打即令曾习契丹字和汉字的臣僚完颜希尹和叶鲁仿依契丹大字和汉字为基础试制女真文字并于1119年(金天辅三年)诏令颁行,此即后世所谓女真大字。20年后的1138年(金天眷元年)熙宗完颜亶参照契丹字创制颁布另一种女真文字,此即后世所称女真小字。时颁字诏称:

百姓诰命,女直、契丹、汉人,各用本字,渤海人同汉人。

这时女真大字开始用于官方文件,而小字还待修订,直至1145年(金皇统五年)才行初用。自此女真大小字通契丹文、汉文一道并行国内。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