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侦查36计-三十六计与刑事侦查

侦查36计-三十六计与刑事侦查

发布: 更新时间:2023-03-30 01:13:39

本文目录一览:

  • 1、三十六计是什么?
  • 2、如何对付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
  • 3、36计原来是骗小孩子的
  • 4、《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 5、打草惊蛇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三十六计是什么?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经典之一,旨在探讨战争中的谋略和策略。其名字来源于36个实用的策略,涵盖了进攻、防御、迷惑敌人等不同方面的战术内容。这些策略旨在帮助军队在战争中使用各种手段获得胜利。除了军事应用,三十六计的原则也可以应用于商业、政治、社交等领域。因此,在现代社会,它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思维工具。

以下是三十六计的每一个计及其简要解释:

1. 瞒天过海:用虚假信息欺骗敌人,达到出其不意、突然袭击的效果。

2. 围魏救赵:利用敌人的虚张声势,从侧面孤立围攻你的敌人。

3. 借刀杀人:借用他人的力量打败共同的敌人,也就是借助其他国家来削弱目标国。

4. 以逸待劳:抓住对手疲惫不堪的时机进行出击,获取胜利。

5. 欲擒故纵:运用反间计将敌人的力量消耗掉。

6. 趁火打劫:在敌人内乱时趁机攻击,等到消化定性后,自己已经获得胜利。

7. 伐谋斩诈:揭穿敌人的阴谋并将其瓦解,防止被欺骗或受到伤害。

8. 虚实相生:迷惑敌人,使他们犯错,给自己创造机会。

9. 假道伐虢:假装进攻而转移目标攻击敌人的盟友或同胞,分化敌人势力。

10. 以退为进:为打赢战争而报销一部分战略地区或战场,集中重点兵力取得胜利。

11. 远交近攻:通过结交外敌来加强自己的势力,并攻击从内部威胁自己的敌人。

12. 藏头露尾:隐藏实力及意图,发出虚假信息引诱敌人入彀,在合适的时机发动攻击。

13. 劫持凤雏:利用敌人的要人和资源来绑架敌人,达到迫使敌人投降的效果。

14. 慢性子打仗:埋伏等待敌人的行动,只要敌人有动作就突然发起攻击,掌握先机。

15. 上屋抽梯:阻断敌人的退路,让其无法逃脱击败的命运。

16. 树上开花:给敌人送上美好的事物,转移敌人注意力,随后发起攻击。

17. 反客为主:激化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得敌人陷入内部争斗之中,从而获得主动权。

18. 以战养战:在与敌人作战时,利用敌人自身资源来补充自己的资源和物资。

19. 以和为贵:在有可能和平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和解决对立和纷争。

20. 投石问路:利用侦查和谋略信息,在开展行动前获知情报并采取应对措施。

21. 两害相权:让敌人在不想选择的情况下,被逼迫做出选择,从而达到获胜的目的。

22. 乘势使气:在已经得到优势或胜利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进攻力度,达到压缩敌人势力范围的效果。

23. 金蝉脱壳:用欺骗手段干扰敌人的注意力,快速转移自己的优势地位,避免被敌人攻击。

24. 关门捉贼:伏击敌人的主要力量,突然袭击并消灭敌人的军事和经济资源,使敌人失去反抗能力。

25. 运用平常心:在一切行动中都保持冷静和理性,不受情绪和外界干扰的影响。

26. 兵必先胜而后求战:在作战前期,首先确保自己获得必要的胜利,再考虑进一步扩大优势的战略行动。

27. 国之栋梁:注重培养优秀的领导和精英士兵,为国家提供坚实可靠的支撑。

28. 投机取巧:捕捉和利用时机,在最佳时刻采取最佳的战略决策。

29. 隔岸观火:观察然后行动,在了解敌人行为,资源和意图之后,制定最佳应对方案。

30. 笑里藏刀:在表面上表现出友好的形象,实则暗藏杀机,突然发起攻击,出其不意。

31. 李代桃僵:把替身置于敌人目前,并制造假象来分散敌人注意力。

32. 顺手牵羊:在自然环境中,从容不迫地获取敌人资源,减少战争的成本和损失。

33. 打草惊蛇:利用小规模行动和袭击混淆敌人战略,制造干扰和混乱,使敌人感到困惑和不安。

34. 借尸还魂:利用已消灭的势力或组织重建自己的力量,达到复苏和恢复的目的。

35. 调虎离山:利用诱导和引导的方法,将敌人吸引到更不利的地位,从而击败敌人。

36. 欲擒故纵:引诱敌人前来进攻,然后采用圈套和伏击的方式将其围剿而取得胜利。

如何对付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

所谓欲擒故纵就是敌人在占有优势时,不乘胜追击,而是故意放你一马,此时有一件事需要注意,两种方法可以应对(纯属于个人意见,可视之为胡说八道)

需要注意的事:在保持信心的同时,切记不要盲目自信

敌人占尽优质时,还能保持信心的重要性不必说,但一定要小心不要自信过头,否则就真落入“欲擒故纵”的圈套里了。当年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孟获次次都自以为下次必胜,不从中汲取教训,结果最终大败,可引以为戒。

应对的方法有二,第一:化整为零

“欲擒故纵”之机在于敌方占进优势,放你逃跑,再视你的动作采取应对方法,在战术和心理上占得先机。所以如果你把已方的力量分散开来,尽量躲避敌人的侦查,让他摸不到你的动向,自然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不过这项有个先决条件,就是你那些“为零”的力量要足够强,不会被敌人轻易吃掉才可以,否则“化整为零”就变成了“送羊入虎口”了

第二,反戈一击

从来进攻的时机都会很重要,所以对付欲擒故纵时反戈一击有时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假设敌人之所以“故纵”,是因为自己的伤亡已经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欲擒故纵本来就有这层意思:为防止敌人作困兽之斗而故意放走敌人),而已方可以与盟友或后援联手出击,那不妨杀他一个回马枪,让敌人自食其果。

不过如果实力不够,同时估计错误,这无异于自杀,慎用。

36计原来是骗小孩子的

《三十六计》《三国演义》中有各种奇谋诡计,神乎其神。但是真的是骗小孩子的。

不然为什么各种计策都是出现在小说电影中,大学课程没有呢?大学有博弈学,没有计策学。

核心原因是计谋就是骗人的不值得认真对待。

空城计,美人计,反间计,声东击西。。。。

所有计策核心骗对方,让对方收到错误信息作出错误决策。

成功的核心是对方是傻子,容易骗,因为对方只要知道你用的计策就不会被骗了,所谓阴谋诡计是不能让人知道的。计谋用多了傻子就不够用了。

著名的空城计,大家认真思考下就知道是假的,风险太高。

打开城门赌对方是个胆小的傻子。

遇到空城计放几个炮灰侦查下不就知道真假了。诸葛亮打开城门后,司马懿直接杀进来不就一切完蛋了。

只有诸葛亮完全封锁了消息,而且司马懿还是非常谨慎胆小无能的情况下才会生效。失败的代价还是致命的。

计策核心是骗术,让对方受骗。

假设空城计第一次成功了,后续必然无用,只要不是真傻子不可能连续被骗两次的。

各种计策成功后都是你死我活的。

虽说商场如战场,但是很少出现你死我活的局面,各种计策及时有用能成功,也没有场景能使用出来。

所以36计只能出现在故事中,是骗小孩子的。现实中很难出现各种计策,因为你遇到傻子了,不用计策也能忽悠成功的。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中第一套胜战计的第六计。

原文: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声东击西”就是神出鬼没,忽东忽西,迷惑对手,或者制造假象,让对方不好准备,或让对方做错误的准备。因为任何时候,一旦对方有了准备就比较难对付了。这与《孙子兵法》中“攻其不备”的道理是一样的。

它的要点在于:东边要狠狠地造势,西边要暗暗地布置。但最关键的是主攻方造势的“声东”是否能让防御方完全相信,使其减弱“西面”的防御,甚至完全放弃对“西面”的防范,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然,声东击西这一计谋如果运用不好,被对方发现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则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年的周瑜就曾想用“声东击西”的办法夺回荆州,却被诸葛亮识破,结果闹出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留传千古的笑话,弄得周瑜也狼狈不堪,下不来台。因此,如何运用“声东击西”之计,也大有学问。

“声东击西”之计,出自杜佑(735~812年)所着《通典》第153卷《兵六》一章:“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历代兵法对此计均十分重视。《百战奇谋》说:“声东而击西,声彼而击此;使敌人不知其所备,则我所攻者,乃敌人所不守也。”

《历代名将事略》指出:“欲东而形似西,欲西而形似东,欲进而形似退,欲退而形似进。”

在抗日战争中。因为我军与日军的武装力量相差悬殊,不能采取正面交锋。他们就采用游击战,将日本人打得晕头转向,弄不准我们主力部队在哪。游击战就是典型的“声东击西”的战术。

解放战争中,运用“声东击西”战术的例子也有很多。如解放天津的战斗中。刘亚楼指挥的东北野战军佯装从北部发起总攻,守将陈长捷得知消息后,将重兵布防在北部,想给东北野战军迎头痛击。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东北野战军主攻的方向是东西两部,等他意识到,再调兵遣将,为时已晚。结果可想而知。

如,警方在侦查重大案件时,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会故意发布或泄露与侦办方向相反的情报,以松懈嫌疑犯的警觉,这也是运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

实际上,“声东击西”概括为一个字就是“炸”。《三国演义》中,许攸笑道:“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曹操亦笑道:“岂不闻兵不厌诈?”

何止兵不厌诈,生活中,处处有炸,有许许多多的两面人,绵里藏针、大智若愚、阳奉阴违、前倨后恭、口蜜腹剑、左右逢源......这些人不都是在玩“声东击西”的伎俩吗?

打草惊蛇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兵法早已告诫指挥者,进军的路旁,如果遇到险要地势,坑地水洼,芦苇密林,野草遍地,—定不能麻痹大意,稍有不慎,就会“打草惊蛇”而被埋伏之敌所歼。可是,战场情况复杂变化多端,有时已方巧设伏兵,故意“打草惊蛇”,让敌军中计的战例也层出不穷。

◆闻风丧胆

南唐时候,当涂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一点什么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

◆兴师动众必惊蛇

打草惊蛇,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行动。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夺取郑国都城。大夫蹇叔以为秦国离郑国路途遥远,兴师动众长途跋涉,郑国肯定会作好迎战准备。秦穆公不听,派孟明视等三帅率部出征。蹇叔在部队出发时.痛哭流涕地警告说,恐怕你们这次袭郑不成,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只有到崤山去给士兵收尸了。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郑国得到了秦国袭郑的情报,逼走了秦国安插的奸细,作好了迎敌准备。秦军见袭郑不成,只得回师,但部队长途跋涉,十分疲惫。部队经过崤山时,仍然不作防备。他们以为秦国曾对晋国刚死不久的晋文公有恩,晋国不会攻打秦军。哪里知道,晋国早在崤山险峰峡谷中埋伏了重兵。一个炎热的中午,秦军发现晋军小股部队,孟明十分恼怒,下令追击。追到山隘险要处.晋军突然不见踪影。孟明一见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这时鼓声震天,杀声四起,晋军伏兵蜂拥而上,大败秦军,生擒孟明视等三帅。秦军不察敌情,轻举妄动,终于遭到惨败。当然,军事上有时也可故意“打草惊蛇”而诱敌暴露,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今用解析】

对于隐蔽的对手,不轻举妄动,用佯攻助攻等方法引出竞争对手,设下埋伏,战胜对手。

36计具有阳直与阴毒两面性,有一部分是纯阳直的善计,打草惊蛇便是其中之一。

在现代化的商品经营活动中,经营者在竞争对手中选择合作伙伴,应事先调查,研究,分析,预测,以掌握市场行情,了解对手,认识消费者需求等各个环节,准确把握后面的经销活动,以保证经营有的放矢,达到自己真正的经营企图。

◆农民工打草惊蛇

有一个农民工从报纸上看到某公司废旧电池修复的招商加盟广告,宣称在该项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荣获国家发明专利”;“电池修复率达到80%,甚至95%”;可“循环修复、反复使用,使电池寿命延长3~5倍”;又宣称项目市场前景广阔等。广告说的天花乱坠很吸引人,他想到满街跑的电动车时,不免有些动心,但加盟费需一万多元,对农民工而言,可不是个小数目,思来想去他认为应先考察一下再说。他从亲戚、朋友和废品收购站里找到了5组废旧电池,然后来到公司,他并没有说加盟的事,而是说自己有些电池请他们修复一下,接待人员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让他三天后去取,农民工说:“不是一天可能修复10组吗?我这几个怎么要等三天?”,接待人员说:“又不是你一个人来修。”,农民工没再说什么便回去了。三天后他去了这家公司,接待人员告诉他有4组已经不能修复了,只修复了1组,费用100元。农民工一听有些吃惊,但没有同接待人员争论,当场试用了修复好的电池,付钱后,便带回到家里,按到电动车上,上街骑了一圈觉得还可以,但第二天,当他再骑时电动车的指示灯提示电池电量不足。农民工看到这一情况,便意识到广告中说的太虚假了,首先废旧电池的修复率并没有广告中宣传的那么高,其次修复的效果也没有那么好,于是放弃了加盟的想法。半年后的一天,他从电视上看到记者报道了许多人因加盟废旧电池修复项目受骗的事,他为自己当初的谨慎而感到十分庆幸。要不是先打草惊蛇试探一下,一万多元岂不打了水漂。

农民工先以消费者身份来试用,从中得到了真实的情况,有效地避免草率加盟而造成的损失。在现实生活中,常有许多骗子公司利用了人们急于脱贫致富的心理,拿一些短期的高额利益数字来诱人上当受骗。探明与揭露这些阴谋的最好方式,就是“打草惊蛇”、“投石问路”。

◆先谋后走

打草惊蛇是一种事先谋划好前行路线,知道途中必须经过郊野草丛,为防止被毒咬伤,就在手中拿个棍子,打草以惊蛇。商场如战场,在不见流血的商战中,有时比战场还要激烈。同样,经商过程中,更需要事先谋划好之后出击,这样才能战无不胜。因此,谋而后战,是一个精明的经营者所必须采取的方式。谋而后战,需要在事先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在众多的资料中进行分析研究,而后研究出经营的方略。

麦西公司原是美国一家用微波线路连接芝加哥与圣路易两市的区域性电话公司。上世纪60年代末期,该公司遭到严重的财务困难,于是便转给素有整顿企业专家美誉的企业家比尔·麦高文。麦高文在接手麦西公司之后,对当时美国的电话通讯行业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他首先调查了美国所有的通讯公司的经营策略和经营范围,发现贝尔电话公司长期的垄断经营,已经造成经营上的无效率。虽然贝尔公司在科技上具有领先地位,但同时也为其他公司提供了许多竞争的机会。他看出贝尔公司把长途电话收费订得较高,是为了保持较低的电话基本租金和区域性服务的成本,这无异是在“邀请”那些无心于发展地方性通讯业务的公司,去参与长途通话业务的竞争。麦高文在了解到上述情况之后,认为整个电话通讯市场仍然有空间,事实上也有需要去容纳另一家电话公司。于是他在联邦通讯委员会的公共阅览室里翻阅了几个月的文件后,找出了许多他人所未曾留意的规定。虽然地方性的电话系统在法律上允许独占,但联络各地之间的长途电话却没有规定可以独占。几乎每一个人都认为有些规定,但在法律条文、国会的报告或是联邦通讯委员会的规章里都没有。而且,麦高文还发现了一条更为重要的规定,就是联邦通讯委员会在接到要求建立电话线路申请后60天内必须处理完毕。事实上,假使委员会内无人反对这项申请,委员会就会很自然地按照规定颁发执照。联邦通讯委员会几乎每年都会接到数千件这样的申请,通常都是具有高度技术性的,因此也就没有时间逐件地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麦高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采取了最为简单的攻击策略,他同时向联邦通讯委员会提交了数百件重要通讯线路的申请。在他已建完第二条长途电话线路之前,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件事。后来,虽然经过无数次法律诉讼和国会听证以及联邦通讯委员会的裁决,但由于麦高文事先准备充分,早已谋划好了应付的策略,最后都没有将他击败。1978年到1983年之间,麦西公司的营业额和利润每年都增长1倍以上,1985年成为年营业额19亿美元的大企业。

先谋后事,一方面要求经营者事先在认真做好细致的研究、分析之后,谋划好策略;另一方面,在策略定好之后,就要果断地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情报的作用

经济情报是指在经济领域内产生、传递,并通过人们利用后,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信息。经济情报是企业预测的基础、决策的依据,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企业经济行为,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人们获取情报的途经有许多,“打草惊蛇”是最直观的方法。当大部队行军时,前方遇深山峡谷,尖兵有时要进行火力侦查,向树林和草丛中射击,看看是否有埋伏。

企业在发展和前进中需要准确的决策,正确决策的基础是预测,而预测的基础则是准确的经济情报。科学决策的初级阶段要广泛地、大量地收集经济情报,然后对其进行筛选、归纳、整理、评价、判断,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预测,据此制定方案。然后在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进行比较,寻求最佳方案。可见决策是一个动态过程,整个决策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经济情报的处理运用过程。

企业的经济活动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而经济情报则是无形的财富,是廉价的经济资源,是除物资和能量以外维持企业生存的第三资源。上世纪40年代初,日本只能生产卡车和公共汽车,没有生产小轿车的能力。但是,日本厂商根据有关情报,对市场进行预测发现,不久的将来,世界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会剧增。于是从1949年开始发展小轿车生产。丰田公司利用生产卡车的能力改为生产小汽车;日产公司千方百计从英国汽车公司弄到装配奥斯汀小汽车的技术;日野公司也获得了法国“雷诺”小汽车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小汽车工业迅速发展起来。1983年小汽车生产达716万辆,居世界之首,出口额达295.5亿美元,压倒了美国。汽车工业成了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

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经济情报。无论怎样好的经济情报,不认真对其进行研究,利用时不掌握好时机,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应。经济情报利用得科学合理,经济效益就显著。绍兴有位厂长曾利用一条经济情报救活了工厂。1977年,他因忽视经济情报的作用,盲目生产,造成17万米人造棉积压,职工工资停发,工厂被迫停工。一次他外出推销产品,听到一个信息,某丝绸厂生产的两吨涤纶布,一经试销,客户纷纷登门要货,由于工厂设备条件限制,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于是,他星夜赶回工厂,组织攻关小组,改造机器设备,只用了两个月时间涤纶布就生产出来了。当年盈利27.7万元。这说明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利用情报。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