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张慧生音乐人简介-张慧生作曲的歌

张慧生音乐人简介-张慧生作曲的歌

发布: 更新时间:2023-02-24 20:48:16

本文目录一览:

  • 1、民谣里的诗与远方
  • 2、什么歌曲你曾经单曲循环?
  • 3、歌曲《九月》的寓意是什么呢?
  • 4、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什么歌
  • 5、歌曲《九月》与其悲伤的故事
  • 6、从歌曲《九月》谈起

民谣里的诗与远方

很幸运,生活在一个好时代。有一天,当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个孩子,当内心开始躁动,急需表达自我,塑造个性时,竟然听到了一种独特的呐喊,中国内地摇滚乐开始崛起。那盘叫做《中国火1》的摇滚合集让我百听不厌,他们帮我唱出了堵在心底却无力表达的声音,那十几首堪称经典的内地顶尖乐队的代表作就成了这些年里一直无法割舍的挚爱。只是,随着“魔岩三杰”在香港红磡体育场创造的辉煌逐渐散去,内地摇滚乐却走向低迷,这么多年了,一直没能等到期待的声音。并且,在时光无情的打磨中,那个曾经充满了热血和愤怒的青年已渐渐学会了安静,接受了平和,摇滚于我,已渐行渐远,唯有回味还在。

那一年的毕业季,带着留恋和感伤离开了校园,正当还沉浸在对校园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和对未知前程的忧心冲冲时,不经意间听到了一首首让人抓心挠肺的校园民谣,那么敏感,那么直白,又那么美好。于是,在以后的岁月里,它们成了我对校园生活美好回忆的酵母和增味剂,也成了我躲避现实生存状态的港湾,每每听着它们就会暂时忘却生活中的不安和残酷。于是,民谣自然而然地成了我生活中一直不变的旋律。

喜欢民谣是因为它的简单,敏感,直白和总能直击内心的诉说,当然还有它的诗意。很多民谣,当歌者唱起时,总会让听者唏嘘甚至潸然泪下,于是当你用心品它的歌词时,才发现它又似一首或深情或隽永的诗。诗和歌本就密不可分,有些诗,触动了歌者,于是谱了曲,成了歌,被更多的人喜欢并传唱。这两年,听到了不少由诗改编成的歌,于是就一下喜欢上了这首诗,由此又喜欢上了写它的诗人和它背后的故事,这或许也是喜欢民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吧!听赵照的《当你老了》,知道了爱尔兰著名的诗人叶芝,也知道了叶芝对美丽姑娘毛德刚终身无望的爱恋,即使毛德刚明确拒绝了叶芝的追求,但他对她的爱慕却终身不渝,直至五十二岁才万般无奈地跟别人结婚,即使如此,临终前还渴望毛德刚能最后见他一面,竟也被她拒绝了。当然,也别去谴责毛德刚的冷酷无情,因为爱不是同情,更不是施舍,既然她不爱他,那就必须断然拒绝。这首诗于叶芝,是对美丽姑娘的最长情的告白,但赵照却把它唱给了母亲,也同样令人深深感动,爱情和亲情并不对立。听刘胡轶的《从前慢》知道了木心,一个生于乌镇,逝于乌镇,但大半生却是在海外漂泊的艺术大师,一个一生只醉心于艺术独生终老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才华横溢却不为国人所知的超然于世的人,或许只有像乌镇这样的江南水乡,灵秀之地才能赋予他优雅恬淡,正如他诗里描述的那样:从前的日色变的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因为这首歌,喜欢上了这首诗,进而想了解这个人,只是当买了他的书,想细细品读时才发现,他的高度是我实在无法企及的,他的书,我很难读懂。听毛毛的《怎么办》知道了藏地诗人张子选,知道这首歌改编自他的那首叫《牧羊姑娘》的诗,知道了他写的《藏地诗篇》:“世人都在呢,你去了哪里,诸佛都在呢,你去了哪里。”“我之所以哭泣,是因为百世轮回中,你我之间常常隔着茫茫人世”“拜谒万佛寺,佛已多得很像是众生,而我需要重回草原,那里马好花静”,还知道他的作品大多是描述西部,讲述藏地的,而我亦有着无法剥离的西部情结。听刘东明的《西北偏北》知道这是诗人小引的一首诗,看了他的诗,唯有这首能深深打动我,再配上刘东明悠扬的旋律和沧桑厚重的嗓音,无论听多少遍都会心潮澎湃,绝非矫情。黄河畔,山岗上,是有魔力的。初听周云蓬唱的《九月》一下就被它的辽阔,孤独和神秘的意境深深吸引,后来才知道这或许应该算是一首最悲情的歌了,它的词是海子的诗,谱曲的人是张慧生。海子,一个在中国诗坛有着崇高地位却在二十五岁时,在山海关将铁轨变成了去往天堂的天梯,而张慧生,一个吉他演奏家,此生或许只谱过这一首曲,最终也是自己将自己的肉身送入天堂。

在充满激情和幻想的年纪,最吸引我的当属流浪歌手,常常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背着吉他浪迹天涯。只是,当我开始准备将理想变成现实时,却惊奇地发现自己无论是外在特质(五官不正,五音不全),还是内在气质(不通音律,不谙情怀)竟没有一点可造之处。感谢老天做得这么彻底和决绝,断绝了我折腾自己和祸害社会的可能。虽然做不了流浪歌手,但我还有远方,当然必须以民谣相伴。一直都认为流浪歌手和民谣歌手只是人们对同一群人不同属性的不一样的称呼,他们在旅途中感悟,在路上高歌,在他们脚下,在他们心里,永远没有终点,只有更远的远方。于是,他们的故事随着他们的歌声四处流淌,湿润了别人的心田,入了别人的梦。于我而言,每一段旅程总会和民谣相伴,在狂野的星空下,在日落的山谷中,在水榭桥头的月影里,在偏远宁静的山村伴着昏黄的灯和远远近近寂寥的犬吠,当六弦琴声伴着的歌声在耳畔流过,才能更深地感受这个世界有多美好。在长途跋涉,身体极度疲惫,连话都不想说的时候,戴上耳机,随着音乐的节奏,脚步似乎会轻快一些。当突如其来的疾风骤雨肆意撕扯扎在旷野山间的帐篷,仿佛分分钟就会连人带帐篷一起吹走或被雨水淹没时,戴上耳机,将音量调至最大,唯有如此才能将恐惧和担忧隔开,迅速入梦。啰嗦了那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别人,民谣和远方是如此般配,那首《在路上》几乎成了行者的主题曲,而每次听大冰那首《背包客》总会让我心神不宁,直至再次背上行囊去向未知的远方。许巍的《旅行》总会让人在青山白云间纵情高歌。陈鸿宇的《行歌》真的会让人一边走一边唱一边回头张望。在路上听着钟立风的《在路旁》也一定会忍不住停下来看看打雪仗的孩子,晒太阳的老人,那一朵被人遗忘的野花,也一定会和路人一起没完没了地唱。一直记得那一年在去往可可西里的路上,车载音响里一直响着大冰的那首《陪我到可可西里去看海》,虽然并不是因为这首歌才想去可可西里的,虽然可可西里没有海,更不能划船,但不管未来,一定要来。

在给这篇东西想标题时,费了很多脑筋,始终无法想出一个有新意又准确的题目,“诗与远方”已是一个被人用滥了的说词了,只是真的想不出一个比它更贴切的题目了,既然无力标新立异,只得随波逐流了。只是,没想到的是就在写这篇东西的这几天,许巍推出了一首由高晓松词曲的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并一下子引爆了朋友圈,确实是一首能让人感怀很久的好歌,虽然生活一定会有无能为力的苟且,但若失去了诗和远方,还算完整吗!

什么歌曲你曾经单曲循环?

有很多好听的歌都曾经“单曲循环”过。要说次数最多,可能是周云蓬的这首《九月》了,单曲循环过无数次。

这首歌是我在网易云音乐上偶然听到的,周云蓬的歌声深情、宁静,苍凉、辽远,有如一道闪电划过草原的天空,直击心灵。

一、词作者海子

这首歌的歌词是海子写于1986年的一首诗《九月》,是海子的代表作之一。全诗表现出一种浪漫、悲怆的基调,神秘、空旷的意境。死亡的众神、比远方更远的远方被认为是人与神、死亡之间的对话,更有人认为这首诗与海子的一生高度契合。1989年,海子卧轨自杀了。

二、曲作者张慧生

这首歌的曲作者是张慧生,没有多少人熟悉他,一个出生于北京,喜欢喝酒、写诗、弹吉他的文青。他为这首《九月》谱了曲,无数次深情的吟唱。海子的诗被谱曲改编的有很多,张慧生谱的这首《九月》,意境最为唯美,也许是他深深的读懂了海子,读懂了诗人的苍凉。2001年,张慧生上吊自杀了。

三、演唱者周云蓬

周云蓬九岁失明,但他不以盲人自卑,拥有完全健康的心理。他的诗歌在主流媒体获过大奖,在韩寒的杂志《独唱团》上,他的《绿皮火车》被放在重要位置。

张慧生留下的曲子,周云蓬进行改编后,有了如今这首广为流传的《九月》。

一首《九月》,三段“传奇”!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我的泪水全无

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亡我祁连山 使我牛羊不繁息

失我胭脂山 令我妇女无颜色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在草原

映照千年的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我的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歌曲《九月》的寓意是什么呢?

1、寓意:优美、孤寂、悲壮、忧伤。我仿佛看到了海子走过草原孤独的身影,马头琴声在草原的天空飘荡着,飘向远方。草原野花一片,生机勃勃。时间与空间交错,生死纠结。

2、周云蓬演唱歌曲《九月》,根据海子的改编,原谱曲张慧生。《九月》是海子的一首诗,后来一个叫张慧生的人做了曲,和海子一样,张慧生也是自杀身亡的。

3、现在,周云蓬将他唱了出来,我惊喜的发现,原来诗与歌可以是如此的一体。或者可以说,周云蓬本身就是个诗人。他用低沉的嗓音将《九月》唱得悠扬婉转,反复地唱着“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4、这是马头琴不断的倾诉,海子和周云蓬对马头琴都有真挚的情感,伴着悠扬的琴音“只身打马过草原”。

扩展资料

社会评价

周云蓬这些的这些奇幻经历已经化为歌词,而他的那些歌曲都是饱经沧桑的音符,都是在无数次跌倒后重又拾起,放在口袋里的歌谣。 首先是歌曲《九月》,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歌曲,歌中周云蓬讲述了他少年时代的经历。

还是一个孩子周云蓬在九岁时失去了光明,从此耳朵便成为了他的双眼。他喜爱艺术,喜爱音乐,喜爱电影。电影是他的艺术启蒙,在"盲人影院"中,有无数想象的画面化成诗句,带着周云蓬四处飘荡,靠卖唱为生。

"他去了上海苏州杭州南京长沙还有昆明,腾格里沙漠阿拉善戈壁那曲草原和拉萨圣城。"他热爱诗歌,他喜欢"嚎叫",他欣赏Beat Generation的理想,因为他也是一个漂泊的"垮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九月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什么歌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是《九月》。

这首歌是周云蓬演唱的歌曲,时长06分04秒,由海子作词,张慧生作曲,该歌曲收录在周云蓬2008年的专辑《清炒苦瓜》之中。

周云蓬1970年12月15日出生于辽宁,毕业于长春大学中文系,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诗人,最具人文的中国民谣音乐代表。9岁时失明,15岁弹吉他,19岁上大学,21岁写诗,24岁开始随处漂泊。周云蓬的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获得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个人经历

1994年毕业于长春大学中文专业,大学期间,最爱的书是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加缪的《局外人》。2022年7月11日,发行专辑《瓦尔登湖》,12月14日,参加的综艺节目《边走边唱》第2季定档在腾讯视频播出,12月23日,参加的综艺节目《我们民谣2022》定档在爱奇艺播出。

在新专辑《中国孩》中,老周却收起了自己以往惯长表现的浪漫和诗意,以歌以载道的形式唱关注普罗大众的生存与命运,不能说这次的老周就是黑色的,民谣本就不单是风花雪月。

歌曲《九月》与其悲伤的故事

偶尔从《好声音》节目中听到这首旋律优美、歌词感人的歌。但浏览一下网上评论,却发现这首歌的背后有一个悲伤的故事。词作者,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选择卧轨结束自己才华横溢的生命;曲作者张慧生,几乎用同样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马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海子

海子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北大毕业后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一首好歌,不能没有好的歌词。《九月》是海子写于1986年的一首诗,但要读懂这首诗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它充满了神秘色彩和神性光采。

后来,一位不知名的青年音乐人张慧生为海子《九月》这首诗谱了曲。由海子的诗改编成的歌应该不少,但能唱出诗中那种感觉也许只有这首《九月》,也许是张慧生读懂了这首诗,读懂了海子,以至随海子脚步而去?

《九月》这首歌有不同版本。盲人歌手周云蓬首先把《九月》这首歌传唱出来,悲苍、空灵、悠远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听众。我喜欢杨山唱的版本,悲伤却不失坚强。但音乐的伟大在于,同样一首曲子,每一次听来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情感,或者说不同的人欣赏一个音乐作品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愿听者从《九月》这首歌中,得到的是敬畏自然、珍惜生命、坚强向上的启迪!

()

从歌曲《九月》谈起

(一)作词者:海子

有关海子的文章太多了,对于他大家想必是不陌生的,从大时代背景来说,他活着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活着,他死了代表着诗家不幸的年代开始了。

嗯,这些大的东西我不谈,我喜欢的是他诗歌里所体现的纯粹和深入骨髓的孤独。而这首《九月》,我认为是体现他孤独最完美的。

想理解这首诗,先要进入到里面的氛围中去。

请听我的场景。

寒风刺骨,凛冽的吹向身体每个角落,这里是一个安宁的村庄,他们每一个人都在老老实实的做着自己本分内的事,种田使他们快乐,养花使他们快乐,每个清晨起来的第一束阳光都使他们快乐,我看着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忍不住问了一下自己:“海子,什么事情可以使你快乐?”这随便的一句问话我已经无处招架,对啊,什么事情可以使我快乐,我不知道,让我想?怎么想?

理想主义者看不到远方,所能看到的只有远方镜花水月的倒影,风从四面八方刮来,它是那样无情呵,我衣着单薄,已不想为自己增添新衣,我呆呆的走到草原里,闭紧了眼睛。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怎么办?把远方的风归还草原。

我已没了继续诉说的勇气,只有重复着手中的马头琴,哀悼,木头,马尾,木头,马尾,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场景描述结束。

我只是简单的把我感受得到的氛围描述出来,那个时候的海子是孤独的,他不知该用谁的思想来引领自己走出困境,他不知道现在的自己应该如何去做眼下的事情,他想过自己的身体里有乐观的海子,但是这个乐观的海子被困在身体里,无法出来,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有人说海子最后留下来的东西都是混乱的,包括对于他为什么死的问题都有种种不同的答案,还有许多人把他划分在各个流派来进行研究,我尊重他们的看法,这些都是理解海子诗歌的一个途径,但对我来说,最喜欢的还是诗歌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强烈情感,这超过了所有所谓的哲学分析带给我的震撼。

(二)作曲者:张慧生

说身份,他并不尊贵,只是一个吉他老师,终其一生被人记住的也是寥寥的事迹,但是只因为《九月》这一首歌的谱曲,我认识了这个人。

有的人总是惺惺相惜的,张慧生是北京人,自己一个人在北京的四合院里隐居,靠着教授吉他赚来的钱喝喝小酒,过过小日子。

说起来,在外人的眼中这是一个豪放的汉子,他会武功,还曾和好友来过一天一夜的武术决斗,他乐于助人,曾经许多北漂的音乐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

可这个豪放的汉子却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混乐队,又受不了那里天天的安排,纵然弹的一首好琴,却自愿隐藏才华,过着自己一个人的小日子。

而他,喜欢海子。

初听九月的旋律,像极了草原上的调子,悠长而又纯粹,像是记忆中牧童清亮的长笛回响在草原之上,而整体的感觉又是幽怨的,似夜晚一束淡淡的明月光。

在网站上可以找到张慧生唱这首曲子的样子,他是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录的,周围的人都不到在干什么,他一个人的神情却是专注的,陶醉在旋律之中。

(三)广泛流传版本:周云蓬

而最后把这首《九月》唱红的,却是盲人乐手周云蓬,这家伙,是个很有才的人,一个单凭歌声就能收获一个女大学生爱慕的人。

周云蓬是受古典文化很深的人,因为视觉方面的障碍,他更多的关注于身边那些被人忽略的声音,他写出来的诗,也多多少少的有了些声音。

这样一个敏感的汉子,能够在当时无法找到九月乐谱的情况下凭借记忆和声音拼凑出来这首歌,也就不足为奇了。

周云蓬的九月,比起张慧生演奏版本来说,更多了些豪放,又因为这首歌曾经在诗歌歌唱大赛上表演过,很快就成为文艺青年的最爱。

三个人,跨越时间,通过一首歌联系在了一起,因为理解而倍加尊贵,这首理想主义的悲歌:《九月》,我推荐给大家。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