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世界钢铁储量-世界钢铁总量

世界钢铁储量-世界钢铁总量

发布: 更新时间:2023-02-23 11:29:02

本文目录一览:

  • 1、2022年美国钢铁储量
  • 2、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是哪个
  • 3、年铁矿供需形势分析
  • 4、钢铁储量居世界第一的是哪个国家
  • 5、钢铁究竟有多重要?全球陷入“钢铁荒”,澳洲铁矿石成“元凶”

2022年美国钢铁储量

美国国内粗钢产量为1625000吨

根据美国钢铁协会(AISI)发布的数据,在截至2022年11月26日的一周内,美国国内粗钢产量为1625000吨,产能利用率为72.8%。

美国钢铁曾由美国钢铁公司控制,是卡内基钢铁公司和联合钢铁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合并而成,一度占据美国钢产量的65%。

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是哪个

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1984年产钢总量15423.8万吨,约占世界钢产量的1/5。钢铁工业所需的铁、锰、铬矿石及炼焦煤等资源储量大,分布较集中,开采条件亦较好。1984年,68%的铁矿石来自南乌克兰的克里沃罗格、中部区的库尔斯克以及哈萨克西北部的库斯塔奈,3/4以上的炼焦煤产自顿巴斯和库兹巴斯。铁矿石品位不高(平均38%),富矿仅占探明储量的1/6。同时,除南乌克兰外,大部地区煤、铁资源在地域上结合不好,西部铁矿多,但缺乏焦煤,东部焦煤多而铁矿不足,介于其间的乌拉尔则煤、铁皆缺,导致钢铁工业原料、燃料的长途运输。钢铁工业分布较集中,拥有乌克兰、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中央区及哈萨克五大钢铁工业基地,其中乌克兰和乌拉尔是历史较久、点多、规模较大的老基地,钢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6.3%和28.4%(1980)。其他 3个新基地尚处于形成阶段。主要钢铁工业中心有:乌拉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下塔吉尔、车里雅宾斯克,乌克兰的日丹诺夫、克里沃罗格、扎波罗热、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西西伯利亚的新库兹涅茨克,西北区的切列波韦茨、中央区的利佩茨克和哈萨克的卡拉干达等。

年铁矿供需形势分析

一、国内外资源状况

(一)世界铁矿资源状况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2009年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600亿吨,比上年增长6.7%;铁金属储量为770亿吨,比上年增长5.4%。从表1中可知,巴西、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和中国铁金属储量合计占世界总量的67.7%,其中,俄罗斯、澳大利亚和乌克兰铁金属储量之和占世界总量的46.8%,而且这三个国家的铁矿资源品位较好,中国虽然铁矿石储量很大,但多为贫矿。

表1 2009年世界铁矿资源储量分布单位:亿吨

资料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10

(二)我国铁矿资源状况

近年,我国铁矿石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121.3亿吨下降到2009年的93.0亿吨,储量每年减少约3.5亿吨,年均下降3%左右。基础储量变化不大,在210亿~220亿吨之间。查明资源储量呈增长趋势,从2003年起每年增加4亿~12亿吨,2003年查明资源储量576.6亿吨,2009年增加到646.0亿吨,六年增长了69.4亿吨,原因是近几年矿产品价格持续走高而刺激采掘业投资力度加大,矿产资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进而导致资源储量消耗加快,从2005年起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每年增加1亿吨以上;此外,矿业市场的活跃引发社会各方面对地质勘查投入的不断增加,新发现矿点的数量不断增加,进而增加了查明资源储量。截至2009年底,全国铁矿石储量为93.0亿吨(其中富铁矿1.9亿吨,占总量的2.0%),比上年减少8.7亿吨,同比下降8.6%;基础储量为213亿吨(此数据为国内统计的,与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的储量基础220亿吨略有不同),比上年减少13.4亿吨,同比下降5.9%。我国铁矿资源集中分布在辽宁、河北、四川、内蒙古、山东、安徽及山西,七省(区)的铁矿石基础储量合计为173.4亿吨,约占全国总量的81.4%(表2)。

表2 2009年我国铁矿资源储量分布单位:亿吨

二、国内外生产状况

(一)世界铁矿生产状况

1.铁矿石

受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带动,近几年世界铁矿石产量保持增长态势。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数据显示,2004~2009年,铁矿石成品矿产量增加6.15亿吨,年均增幅达8.9%。尽管受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但2009年世界铁矿石成品矿产量仍达到17.79亿吨,同比增幅2.7%。2009年世界铁矿石成品矿产量超过亿吨的国家有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和印度,这四个国家的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3.1%;其他产量较大的国家还有俄罗斯、美国、乌克兰和南非等。近年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铁矿石成品矿产量增长幅度较大(表3),主要是由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对铁矿石需求量大幅增长及高价铁矿石对市场不断形成刺激,使这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加大了对铁矿石的开发力度。

表3 2004~2009年世界铁矿石生产情况

资料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10

注:中国数据按国家统计局数据将铁矿石原矿(平均品位约28%)量折合成65%的成品矿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铁矿资源生产供应格局基本稳定,主要供应国家一直是巴西、澳大利亚、中国、印度、俄罗斯等资源丰富的国家,导致世界铁矿资源供应垄断不断加剧,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计算,排名前5位国家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逐年增加,2000年为66.7%,2005年为73.8%,2009年达到82.9%(表4)。

表4 世界前5位主要铁矿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比重单位:百万吨

资料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1~2010

2.生铁和粗钢

世界生铁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为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美国、韩国、巴西和乌克兰(表5)。世界粗钢主要生产国为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表6)。其中,中国生铁产量增加最快,从2004年的2.68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5.53亿吨,年均增长率为15.6%,远高于世界3.7%的平均水平。进入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全球钢铁企业的生产经受严峻考验,有些国家的生铁和粗钢生产出现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2009年钢铁产业继续受金融危机影响,生铁产量除中国有所增加外,其他国家的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美国、德国和巴西生铁产量连续两年下降,2009年分别比上年下降47.1%、41.4%和37.1%。2009年世界各国钢铁生产也因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差异较大,中国经济的率先恢复拉动钢产量明显增长,而欧盟、美国、日本等恢复缓慢,各大钢厂的产量出现大幅下滑,粗钢产量均比上年下降超过30%。

表5 2004~2009年世界生铁生产情况

资料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10

注:中国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0。

表6 2004~2009年世界粗钢生产情况

资料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10

注:中国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0。

(二)我国铁矿生产状况

1.铁矿石多年来,我国已形成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钢铁工业基地和与之配套的鞍本、冀东—密怀—张宣、攀西、吕梁、长江中下游(大冶、安庆—繁昌、宁芜)、邯邢、鲁中、许昌—霍邱、包白和海南十大铁矿石生产基地。受铁矿石高价位的刺激和铁矿石产业政策的鼓励,从2004年起,我国铁矿石原矿产能迅速增长,年增量超过1亿吨。2009年铁矿石原矿产量达到8.80亿吨,比上年增长6.4%,增速比上年回落8.6个百分点(图1)。

图1 1992~2009年我国铁矿石原矿生产变化

2.生铁、粗钢和钢材

近年,我国生铁产量大幅增长。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09年,生铁产量从1.55亿吨增长到5.53亿吨,年均增长率为17.2%,远高于世界年均5.1%的增长率。特别是2009年,随着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生铁产量也表现出积极恢复,比上年增长15.7%。

2001~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从1.52亿吨增长到5.72亿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8.9%,远远高于世界3.3%的增长速度。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比上年增长13.5%。2009年累计粗钢表观消费量为5.65亿吨,比上年增加11233万吨,增长24.8%,扣除库存实际消费量约5.3亿吨,这表明国内市场总体需求旺盛。

2009年,钢材产量为6.94亿吨,比上年增产约1亿吨,同比增长14.9%(图2)。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十大产能超过1000万吨的特大型钢铁工业基地,这些钢铁企业将通过战略重组形成我国钢铁工业的新格局。

图2 我国生铁及其冶炼产品产量变化

3.废钢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产能的快速扩大,废钢需求也稳定增长,而供给总量仍然不足。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废钢市场的总体表现为“进口激增,内需不足”,全年进口废钢1369万吨,同比增长281%,创历史新高(表7),我国进口废钢成为日本废钢市场的救星,我国需求成为东亚地区废钢市场最大的亮点;而中国与韩国进口的增加,也导致了日本出口废钢价格接连上涨。

表7 2001~2009年我国废钢产量变化情况单位:万吨

三、国内外消费状况

(一)世界铁矿消费状况

世界铁矿石消费量没有直接统计数据,但一些间接指标可以显示世界铁矿石的消费变化,这些指标包括生铁产量、直接还原铁产量、粗钢产量及铁矿石进口量等。其中,生铁产量最能反映铁矿石消费情况。

从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数据看,在2000年以前,世界生铁产量有所波动,但波动的幅度不大,说明铁矿石消费变化不大。2000~2007年,随着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世界生铁产量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从2000年的5.81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9.49亿吨,年均增幅为7.3%,这反映了世界铁矿石消费扩大的倾向(图3)。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生铁产量降为9.39万吨,同比下降1.6%,2009年生铁产量继续大幅下降,降至8.73亿吨,同比下降7.0%。

图3 世界生铁生产情况

粗钢产量是衡量铁矿石消费量的又一重要指标。国际钢铁协会(IISI)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2.24亿吨,同比减少7.9%;66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总产量为12.04亿吨,同比减少7.9%(表8)。其中,中国产量5.72亿吨,同比增长13.7%,中国粗钢产量不仅再次拔得头筹,且其产量比第二名到第八名的总和还多,占全球份额的46.7%,2007年为36.4%,2006年为33.8%,2005年为30.9%,2004年为26.2%,呈逐年增加态势,可见世界新增铁矿石消费量中的大部分是由中国带来的。此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粗钢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独联体产量比上年减少了14.7%,欧盟减少了29.7%,北美减少了33.9%,只有亚洲增加了3.8%。

表8 2008~2009年世界各地区粗钢生产情况

资料来源:IISI;中国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

(二)我国铁矿消费状况

近几年,我国铁矿石消费量稳步攀升,2009年铁矿石成品矿表观消费量达到了10亿吨(其中进口成品矿6.28亿吨,国产原矿折合成品矿3.79亿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目前铁矿石的消费量占全球铁矿石消费量的1/3左右。

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为5.72亿吨,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粗钢表观消费量为5.65亿吨,比上年增长24.8%,扣除补库存因素,粗钢实际消费量约为5.3亿吨。这表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拉动了钢材消费大幅度增长,也表明国家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措施有效地抵御了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对我国钢铁业的冲击,钢铁复苏为我国率先实现经济形势回升向好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我国钢材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变化趋势见图4。

图4 1990~2009年我国钢材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变化

钢铁企业增产减收,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大幅下降。2009年68家重点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684.66亿元,同比下降12.75%;实现销售收入22478.58亿元,同比下降10.1%;实现利润553.88亿元,同比下降31.43%(含投资收益和资产减值调整),12月末,68家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中有8家亏损,比上年减少5家,亏损面为11.76%,同比下降7.35个百分点,亏损额为62.48亿元,同比下降35.11%。2009年,我国钢材消费结构为:建筑业占51.3%,机械制造业占16.5%,汽车业占7.9%,轻工家电业占5.4%,船舶业占3.5%,其他工业占0.9%,交通业占6.9%,其他占7.6%。

四、国内外贸易状况

(一)国际铁矿贸易状况

铁矿石贸易量继续增加。尽管世界经济出现衰退,但2009年世界铁矿石成品矿贸易量达到创纪录的9.55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了7.4%,这主要是由中国需求增长和中国铁矿石产量增速放缓所导致的进口大幅增长所致。2009年,澳大利亚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出口量为3.63亿吨,同比增长17%;巴西出口量为2.66亿吨,同比下降3%;印度是第三大出口国,出口量为1.16亿吨。2009年世界铁矿石海运贸易量达8.90亿吨,同比增长11%。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2/3。世界三大铁矿石生产商———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铁矿石产量合计占世界总产量的35%,控制着世界61%的海运贸易份额。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近十几年来钢材的国际贸易量不断增长,占世界钢材总产量的比例不断提高。根据国际钢铁协会的统计,世界总出口量占世界钢材总产量的比例在2000年达到40.9%,世界钢产量的2/5是供产钢国之外的其他地区消费的。这一比例近几年略有降低,原因是近年来钢产量急剧增长的中国是以供应内需为主的。

(二)国内铁矿进出口贸易状况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一直持续强劲增长,对铁矿石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生产根本无法满足其消费需要。1990年,我国消费铁矿石成品矿2.36亿吨,到2009年消费量已经达到10亿吨,相应地,铁矿石原矿供需缺口逐年扩大。显然,消费需求已远远超出了国内的供应能力,不足部分必须依靠进口来解决。

我国粗钢生产规模仍在继续扩大,2009年粗钢产量达5.72亿吨,同比增长13.7%。在废杂钢回收规模有限的情况下,粗钢产量的增长预示着我国铁矿石需求仍然旺盛,为了满足铁矿石的消费需要,铁矿石进口量持续增长。2009年2月起,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连续11个月保持同比增长态势,9月份进口量首次超过6000万吨,达到6438万吨,大幅增长64.3%,随后10月、11月进口量虽高位回落,但12月再度冲高至6216万吨,激增80.2%,全年进口铁矿砂6.28亿吨,同比增长41.6%(图5)。

图5 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变化趋势

受价格等因素影响,2009年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8.80亿吨,同比仅增长8.2%,而生铁产量同比增长15.7%(增产生铁量的80%左右是靠进口铁矿石满足的),需要增加成品矿1.19亿吨,而国产成品矿铁矿石只增产0.24亿吨左右,需增加进口铁矿石0.95亿吨,实际全年进口铁矿石成品矿6.28亿吨。铁矿石超需求进口增大了铁矿石价格和海运费上涨压力。

我国铁矿石进口来源集中度仍较高。虽然我国铁矿石进口国达40个国家(地区),但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四国仍是我国进口铁矿石的主要来源(表9)。2009年,澳大利亚占进口总量的41.7%、巴西占22.6%、印度占17.1%、南非占5.3%,四国合计占我国进口总量的86.8%,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三国进口量只占总量的4.5%,从其他国家进口占总量的8.7%。

表9 近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区域分布表

受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2009年,我国出口钢材2459.6万吨,同比下降58.4%(图6),净出口粗钢也由2008年的4766万吨下降为286万吨,减少4480万吨。从出口形势看,第四季度有所好转。2009年,列我国钢材出口前6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韩国、欧盟25国、越南、印度、美国和泰国,向其出口均比2008年同期大幅下降,降幅为39%~80%。从总体来看,我国向欧美出口钢材比例显著下降,向东南亚出口比例上升,这说明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我国钢材出口地区出现了新变化。我国钢材进口(入境)前6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俄罗斯、欧盟25国和哈萨克斯坦,2009年从日本、欧盟25国进口钢材量均出现了下降,降幅分别为12.9%和14.0%,而从东欧进口钢材量大幅上升,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进口钢材同比分别增长860.6%和230.6%,从韩国进口钢材同比增长29.4%。

图6 1990~2009年我国钢材进出口情况变化

五、铁矿价格走势分析

金融危机曾使得矿业资金链出现断裂,矿产品价格出现急剧下滑。铁矿石也不例外,其价格在2008年下半年经历大幅回落之后,2009年上半年一直都在震荡整理。随后,受经济回暖及我国规模进口的支撑,铁矿石价格表现出积极的上扬,从7月份开始,印度现货矿价高于国内矿价,天津港63.5%印度粉矿价格曾于8月上旬突破800元/吨,此后出现一定的回调,9月上旬甚至跌破700元/吨,但是自10月开始又出现稳步回升。12月31日,天津港63.5%印度粉矿价已经回升至900元/吨(图7)。

图7 2008年以来天津港63.5%印度粉矿CIF价格走势

六、结论

(一)世界铁矿供需趋势2009年,钢铁产业继续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钢铁业表现为“供应略有增加,但需求不足”。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全球铁矿石成品矿产量比2008年增加1.8亿吨,但生铁产量除中国有所增加外,其他国家的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美国、德国和巴西生铁产量连续两年下降;粗钢产量除了亚洲保持不足4%的增速外,其他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些说明全球铁矿石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尽管世界经济出现衰退,但2009年世界铁矿石贸易量达到创纪录的9.55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了7.4%,这主要是中国强劲需求的结果,受其影响,下半年铁矿石价格表现为震荡上扬,2009年底天津港63.5%

印度粉矿价已经回升至900元/吨。

(二)我国铁矿供需趋势2009年是国内铁矿石市场变化较大的一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拖累,钢铁业遭受重创,铁矿石市场低迷。下半年受宏观经济向好及钢铁需求扩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铁矿石生产出现积极恢复,使得2009年铁矿石原矿产量达8.80亿吨,同比增长8.9%,但仍不能满足炼钢需求,进口铁矿砂6.28亿吨,比上年增长41.6%,是历史上进口增加量和增幅最大的一年。

(王海军)

钢铁储量居世界第一的是哪个国家

毋庸置疑,铁矿石产量和储存量最大的国家是澳大利亚,钢产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

钢铁究竟有多重要?全球陷入“钢铁荒”,澳洲铁矿石成“元凶”

目前,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复苏,世界钢铁需求不断扩大,全球钢材供应出现紧缺的状况,加之钢价的暴涨,诸如德国、美国、韩国,以及印度等国家陷入了“钢铁荒”的境地。

而作为铁矿石最重要的出口国,以及美国“马前卒”的澳大利亚,却是趁机“打劫”,凭一己之力坑惨美国。

简单来说,钢铁是由铁矿石提炼而来,钢铁产量能有多少,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铁矿石。

当今世界,铁矿石开采主要由澳洲必和必拓公司、澳洲力拓矿业公司,以及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三大铁矿石巨头所把持,这三家公司一共占据了全球铁矿石出口量的70%。

而澳洲凭借着自身铁矿石资源产量高、品质好、竞争力突出等优势,更是成为世界铁矿石出口的第一大国。

在2020年初,铁矿石国际售价772元/吨,随后一路飙升,达到1042元/吨。这相对于铁矿石20多美元/吨的开采价格来说,简直是一本暴利。

作为铁矿石出口的“一哥”,澳大利亚趁机涨价,可谓是数钱数到手抽筋。

自此,国际钢铁开始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钢铁越是紧缺,铁矿石的价格越是疯涨;而铁矿石越是疯涨,钢铁则会越来越紧缺,且变得越来越贵。

这里有世界钢铁协会的一组数据,今年5月份德国热轧卷板的价格是1226美元/吨,美国热轧卷板价格是1644美元/吨。

此外,诸如中国的钢材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比上涨23.95%,越南的钢材价格也较去年同比上涨40%左右。

而韩国的钢筋售价更是达到了97万韩元每吨,大概就是5500多人民币,较去年同比上涨高达50%。

就是在这种全球钢价普涨的情况下,大洋彼岸的美国说是为了保护其国内的钢铁行业 健康 发展,不仅对国外进口的钢铁加收25%的关税,而且以此逼迫其国内有钢铁需求的企业购买自家钢铁。

然而,这一行为却坑惨了这些企业。

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美国作为疫情爆发的重灾区,其国内的制造业,尤其是钢铁产业受影响甚大,大量的钢厂濒临破产。

虽然这种情况在美国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得到了大幅的好转,但是产能的恢复却并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做到的。

这对于美国已经开始复苏的制造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因为诸如 汽车 制造、家电制造以及其它很多行业的生产都离不开钢铁, 在大量的需求下,钢铁产能跟不上步子直接致使美国钢铁的价格比国外的钢铁还要高个68%的样子,较去年钢铁价格更是上涨160%左右!

事事爱争第一的美国,这下如愿以偿的再次包揽了一个第一名。

但这个第一,对于美国的钢铁消费企业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你说你不仅比国外进口来的钢铁贵就算了,而且居然还不能够及时交付。

本来用八周就可以拿到的东西,你硬是给我拖到个十五、十六周,这中间的时间差、人力和物力成本怎么算?

其实,这些企业抱怨也没啥办法,干着急没用。

于是随着企业成本的增长,美国企业或者说有关的制造商只能通过加价的方式来进行成本的消化,这却大大减弱了美国相关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然而在经济大复苏的背景下,钢铁这类大宗商品的涨价成为必然的选择。不涨价,就得亏钱,精明的美国人会这样赔本赚吆喝吗?

这一时期的美国政府又在做什么呢?

面对国内的经济状况,美国的办法简单粗暴,那就是疯狂印钱,也许他们认为世界上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是印的钱不够多。

去年疫情以来,美国大概印了有十万亿美元,神奇的是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却一直保持在极为温和的水平上。

这一切的根源还是与美元的霸权地位相关。

作为世界通用货币,大量印制美元的风险被转移到了国外,也难怪美国可以如此任性了。

这不,今年三月初的时候,在投票商量后,美国又通过了一项经济救助计划,此次通过的救助计划比去年十二月的9000亿美元的那一项救助计划还要多了一万亿美元。

但这些都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罢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钢铁所需。

相比于美国的尴尬处境,作为世界上一年就要生产出十亿吨钢铁的第一产量大国,中国的铁矿石原料虽然也受到澳大利亚铁矿石涨价的影响。

但是,中国高昂的铁矿石进口成本却可以通过提高出口钢材的价格而得到解决。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世界上因为铁矿石涨价而备受摧残的只有美国等国内产能低,但是对钢铁的需求量却很大的国家。

这里,美国似乎要好好“感谢”一下将铁矿石价格抬高的澳洲小老弟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话说回来,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2020年前九个月,全球粗钢产量是13.474亿吨,中国以7.816亿吨的粗钢产量占据全球总粗钢产量的58.6%。

不仅如此,到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国的钢铁蓄积量即将达到120亿吨。

要知道,美国的钢铁蓄积量也不过是40亿吨左右,而中国完完全全是其三倍左右。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有这样一种说法,当钢铁的蓄积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钢铁的主要原料来源会由铁矿石转变为废钢。

而在中国钢铁总的原材料来源中,废钢所占的比例确实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

自2015年到2018年短短三年的时间,中国的废钢占比就由15%上升到了24%。

在我国钢铁蓄积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废钢的占比必然会随之不断升高。

这意味着, 在未来我国对于铁矿石的需求会大幅度下降。

而澳大利亚企图用铁矿石长久卡住中国脖子,大赚特赚的目的终将会落空。

不仅如此,中国还从其它源头寻找到了澳洲铁矿石的可替代物,也就是 西芒杜铁矿 。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高品位矿山,其矿内铁矿石不仅含铁量极高,而且储量非常丰富。最为关键的是,在这里中国说了算。

但不管怎样,当下中国钢铁产业的价格确实随着国际铁矿石原料的价格而产生了巨大的波动。

在某些国际资本的有意、无意的带动下,中国相关钢材行业的吨钢均价同比涨幅达到了75%的程度,最高的时候吨钢均价超过了6600元人民币。

而为了维护国内钢材市场,稳定价格, 中国有意调整钢材的出口,使得钢价逐步回归到相对合理区间

2021年5月1日,中国对部分钢铁产品关税及出口退税率做调整,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

5月11日,为杜绝炒作铁矿石的行为,大连商品交易所对铁矿石交易所提交的保证金加以提高。

5月14日,上海以及唐山的监管部门各自与本市钢铁企业进行约谈,大意是共同维持国内钢铁行情的平稳运行。

5月18日,国家发改委对企业海外开发铁矿石资源表示大力的支持。

就目前来看,在中国一系列的举措下,随着国内钢铁需求不断被满足,与之对应的钢铁的价格趋于平稳状态。

但这对于美国来说,倘若中国再降低钢材的出口,在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全面复苏,国际钢铁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美国制造业无疑会再次迎来一波暴击。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就要提到 美国的强基计划 了。

此前,峨眉提出了总额高达三万亿美元的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初始预计投入2.3万亿美元,其投资数额之高,说是“空前绝后”也不为过。

在这份计划里,拜登政府预计会将6210亿美元投入到交通建设里,包括一些基础的公路、桥梁、铁路等,当然还包括一些新型电动车的匹配。

除此之外,还会拿出6500亿美元投入到水电设施和一些建筑的维护上面。可以说美国3万亿的基建项目,不仅数额庞大,而且工程量浩大。

而有能力助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这一目标的国家,在全球来看,似乎也只有有着 “基建狂魔” 之称的中国。

换句话说,美国的3万亿基建项目,根本就离不开中国。

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当下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部分。

就拿钢筋和水泥来说,美国此次的3万亿基建项目必然离不开这两样号称交通基建“血肉”的东西。

前面有说到,仅仅在2020年前九个月, 中国就以7.816亿吨的粗钢产量占据全球总粗钢产量的58.6%,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国。

由美国钢铁协会的数据可知,早在2017年的时候,美国自中国进口的钢铁总量累计达到81.3万吨。

并且,美国在2018年的时候自中国进口的水泥熟料总量累计达到198.22万吨,是所有从中国进口水泥熟料第二多的国家。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要从 美国制造业的衰退 来讲起。

制造业的衰退最明显的表现在 社会 阶层当中,曾经的美国中产阶级是美国 社会 中的一股主导力量,但现在他们逐渐发现,最富有的400个人拥有的财富甚至超过了 社会 剩余50%的人的财富,也就是美国剩余的1.5亿人的财富。

社会 开始向两极化发展,顶层的人越来越富有,底层的人越来越贫穷,而曾经坚厚的中产阶级要么成为顶层的精英人士,要么沦落为底层的贫困群众,当然还有两边都不沾的,只能整日忙活于被不断压榨的工作之中,不见天日。

表现在教育方面就是,来自曼哈顿公园大道的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一条道顺畅地从精英学校,再到常春藤名校,最后直接成为 社会 精英;

而出生在贫民窟的孩子在周遭环境种种的影响下,却因为毒品、犯罪等原因而辍学,只能领取最低生活津贴度日。

渐渐地, 社会 阶级开始固化。

中产阶级的萎缩和两头人群恶性循环的加深,间接导致了美国 社会 从意识形态到客观条件的极端分化。

于是,似乎是代表上帝来拯救曾经辉煌的中产阶级的川普也就得以名正言顺的登台表演。

如果现在你对美国的中产阶级说,加油伙计,天道酬勤,你一定会成为美利坚最靓的那个仔,大多数人会嗤之以鼻。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这完全是有非常大的可能的,当时的美国梦让多少世界男女为之神往。

就比如说下面这一位,他是曾经的世界第二大钢铁公司,也就是美国伯利恒钢铁厂的创始人查尔斯·施瓦布,更是美国梦的杰出代表。

施瓦布的家境并不好,在他15岁的时候就出去做马夫谋生,18岁的时候来到钢铁厂上班,凭借个人的努力,底层出生的他成功实现了人生的完美逆袭。不仅成为了“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副手,而且在之后更是成为新的“钢铁大王”,并在1904年创立了伯利恒钢铁厂。

但是好景不长,以技术发家的伯利恒钢铁厂,却在发展壮大后失去了自己的本心。

因为忽略技术以及臃肿的管理,加之1973年的时候,美国开始出现钢铁产能过剩,以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新技术、低成本工业迅速崛起,利恒钢铁厂很快显露颓势。

这里不得不提一嘴彼时强大的美国工会,联合工人罢工、游行,逼迫钢铁企业不断提高薪资,当时来说,再也没有那个传统制造业的薪资能够比钢铁工人的薪资更高的了。

在工业化完成后,美国开始重点转向金融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其国内钢铁市场需求开始下降。

加之美国钢铁的成本不断提高,技术不断落后,国家扶持力度不断下降等等,美国钢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

八十年代,在全球化浪潮下,美国为保护国内钢铁行业免受外国冲击,进行了贸易保护,这无疑大大延缓了美国企业去产能化的进程。

2003年,积重难返的伯利恒钢铁厂宣布解散,长达一个世纪的钢铁帝国黯然退场。

时间的齿轮正在不断拨转。

现在的美国靠着硅谷的一大批顶层精英依旧保持着世界霸主的地位,但是却在不断丢弃国家强盛的根本——制造业,其泡沫经济得以建立的根本不过是以美元为基础的世界货币体系,但倘有一日,这体系崩溃了美国该怎么办?

伯利恒钢铁厂的崩塌似乎依旧在眼前映现,川普在位期间曾为美国制造业的重塑所进行过努力,但结果如何不言而喻。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曾经拥有不曾珍惜,如今再要如何能够?时间在大步迈前,当以美国制造业为棒喝。

文章排行